本文共 107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故障处理是运维工作中的核心环节,以下是基于实际运维经验总结的故障处理原则与方法论。
故障处理有两个核心原则:
恢复业务优先:无论故障发生的级别或环境,都要首要考虑如何快速恢复业务。例如,在A应用调向B应用时的调用失败,可以采取直接绑定B服务器hosts等方式快速解决问题,而非深入排查架构平衡。
及时升级:在出现故障时,应立即向高层次领导汇报,协调资源并制定应对措施。特别是在影响业务指标(如PV、UV)或关键核心业务时,及时升级至备用环境或采取降级方案。
故障处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:故障前、故障中和故障后。
在故障前,运维人员需要通过排查、监控等手段快速定位问题。例如,针对RabbitMQ消息发送失败,应首先尝试重启RabbitMQ服务,若无效则上游消息生产者或下游消息消费端进行重启。
在故障中,运维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方法:
重启:重启服务或服务器,根据故障影响范围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进行。例如,RabbitMQ故障时,先重启自身,再重启上游生产者,最后重启下游消费端。
隔离:将故障对象从集群中抽离,避免影响其他服务。常用方法包括调整上游权重或绕开故障对象的路由。
降级:在确保业务不受更大影响的情况下,降级至备用环境或采取限流等措施。例如,CDN管理需预案核心域名切换和重试机制。
故障后,运维人员需总结故障原因、影响范围及解决方案,并推动相关优化措施。例如,分析RabbitMQ故障原因后,需改进消息队列的容错机制。
从故障服务来看,运维常用的方法包括:
从故障影响方来看,运维需区分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:
故障处理通常需要三拨人同时行动:
在实际操作中,这三者可以复用,例如凌晨值班时仅需故障处理者工作。
故障总结是优化和改进的基础。每次故障发生后,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。运维领导需对故障处理失职行为进行严肃批评,确保故障信息优先由领导掌握。
通过以上方法和总结,运维团队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故障,保障业务稳定运行。
转载地址:http://trzfk.baihongyu.com/